一、概述
并指(趾)畸形(SD)是由于在肢体发育过程中,相邻的手指或脚趾没有分开造成的肢体畸形。作为最常见的一种遗传性肢体畸形,多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,另外有两个隐性遗传和一个X-连锁隐性遗传的表型。SD具有显著的临床异质性,可以累及单侧或双侧,可以呈对称或不对称畸形[2]。表型多变,在同一个体中会出现上下,左右肢体表型的不对称。SD可以分为部分并指或完全并指,皮肤融合性并指和骨性融合并指,可以仅涉及指骨,也可以进一步延伸至掌骨或跖骨,甚至到腕骨或跗骨水平。
二、分类及临床表现
1.并指(趾)畸形I型
在已知的非综合征型的SD中,I型并指最为常见。I型并指显示为中轴织带:3/4指并指和/或2/3趾并趾。致病基因定位于2号染色体长臂的34-36区域(2q34-q36)。
2.并指(趾)畸形II型
II型并指(趾)又称并多指(趾)(SPD),是临床上异质性最强的一类SD,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。标志性特征是3/4手指的皮肤性/骨性融合,第4和第5脚趾在并趾区域内的完全或部分的多趾。SPD具有显著的表型异质性,其所有的临床变异(约18种)。SPD是外显率较低的显性遗传。致病基因HOXD13定位于2号染色体长臂31.1(2q31.1)。
3.并指(趾)畸形III型
该畸形为双侧4/5手指或3/4/5手指。多为软组织并指,偶尔有远节指骨融合,小指的中节指骨发育不全,无名指为了适应与小指的融合,通常外翻;脚一般不受影响。遗传模式为不完全外显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。致病基因GJA1定位于6号染色体长臂22.31区域(6q22.31)。
4.并指(趾)畸形IV型
软组织形成双侧完全并指(趾),双手有6根指骨与6根掌骨,双手指弯曲为杯状。致病基因LMBR1定位于7号染色体长臂36.3区域(7q36.3).
5.并指(趾)畸形V型
V型SD的标志性特征是4/5掌骨的融合。其它症状包括融合的4/5掌骨的缩短,2到5手指的尺侧偏斜,3/4手指间的指叉,5手指的屈曲指,以及受影响的手指远端指节间的折痕消失。脚部特征为:第1跖骨增生,第2至第5跖骨缩短,导致跖骨内翻,脚趾外翻。V型SD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.致病基因HOXD13定位于2号染色体长臂31.1(2q31.1)。
有学者将并指畸形分为9个类型。
三、临床关键点
1.该病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主,男女均可发病。
2.指(趾)数目与形状、X线检查确定是骨性或软组织并指(趾)以及骨骼结构。
3.是否有其他器官异常。
4.根据症状进行分型。
5.矫正畸形的方法是手术。
6.家族中有患者时,产前诊断是惟一有效的措施。
SD是肢体发育的过程中指/趾节没有有效地分离造成的。孩子一出生便引起医生的注意,尤其是出现在上肢时。脚比手更易受影响,尽管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为主,但男性的发病率是女性的两倍[。
造成并指(趾)家系个体间临床异质性(临床表现不同)有的各种因素,如遗传机制、表观遗传学、多效性、随机性因素之间的关系等。随着SD遗传学数据的逐渐完善、产前诊断技术的发展,利用羊水进行基因测序可以诊断大部分的严重SD的胎儿,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。
四、遗传咨询
虽然有男患者是女患者两倍的报道,但遗传咨询时,应按照床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咨询。患者双亲之一有患者时,其同胞中有50%的发病,与性别无关。
夫妻之一为患者时,妊娠16周后应做羊水穿刺检查,利用羊水细胞检查胎儿的并指(趾)基因,做出科学判断。母亲是SD时,也要注意胎儿DNA被母亲DNA污染的可能性。